PE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PE管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奏响陶瓷业高质量发展的宏大进行曲【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5 18:15:42 阅读: 来源:PE管厂家

古城显活力,古塔展新姿。

春风吹绿杨柳,麻燕绕塔飞翔。

在这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时节,应县30多万民众期待已久的盛会——2018山西·朔州陶瓷产品进出口交易会在千年古塔下召开。

“瓷”名中外释迦塔,炉火赓续成传奇。应县乐“瓷”不疲上规模,“瓷”之以恒抓升级,围绕打造中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这个战略目标,奏响了一曲陶瓷业高质量发展的宏大进行曲,使精美的“石头”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演了一出业兴民富县强的大剧。去年,应县陶瓷业上缴税金981万元;今年一季度又上缴税金242万元,保持了稳健强劲的发展势头。陶瓷业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应县县域经济的台柱子。

确立主导产业 构架四梁八柱

据《应县县志》记载,应县陶瓷源于辽宋,成于明清,兴于上世纪80年代,盛于当代。特别是2012年以来,应县更是把陶瓷业作为主导产业,集全县之智,聚全县之力,精心构筑陶瓷产业转型发展的四梁八柱,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园区支撑。为了实现集约高效发展,应县在位于县城南的朔州市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的核心区和辐射区内,规划土地1万亩,专门用于工艺日用瓷的发展;在位于县城北的臧寨乡,规划建设了占地8000亩的建陶园区,为产业的大集聚、大发展提供了大平台。

政策扶持。为了加速陶瓷产业发展,应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陶瓷产业发展的十九条意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把陶瓷产业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技术助推。该县专门成立了应县陶瓷研究所。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制约,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应县专列资金,积极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体系。全县陶瓷企业拥有省级、市级技术中心12个,拥有核心专利技术280多件。年推出新品种1000多个。

人才发力。应县把培养、引进陶瓷领域高精尖人才作为遵循,先后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建立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战略协作关系,在应县职中专门创设了陶瓷工程、陶瓷工艺美术、陶瓷设计等4个班、10多门专业课程,每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500多人。几年来,先后引进高级管理人才152人、中级以上技术人才489人。

品牌立企。为了充分适应市场的竞争,应县把陶瓷品牌建设作为主攻,成功注册“应县陶瓷”国家地理标志,全行业统一使用。并且出台专门的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创立品牌。目前,应县陶瓷行业拥有“宏”“天懿”“木塔”“大众”“天美”“欣宇”等6个山西省著名商标。此外,为了实现行业的抱团发展、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应县还成立了陶瓷协会,具体负责行业的发展规划、品牌运作、市场销售。组建了山西省首家女子陶乐队,有效提升了应县陶瓷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龙头昂首引领“瓷龙”展翅高飞

鸟无头难飞,人无头不走。具体到一个行业,离开了龙头的引领带动,要想实现跨越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在陶瓷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县始终把扶持龙头作为重要一环,起到了龙头昂首、满盘皆活的作用。

应县优尊陶瓷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公司拥有两条年产3000万件高档骨质瓷生产线,采用先进技术,以天然气为燃料,原料煤矸石用量近40%,有效减少固废污染。公司主要生产欧式、船式、个性化杯类、礼品类和釉中彩低骨瓷等高档日用品。其中白骨瓷质地洁白、釉面细腻、晶莹剔透、抗滑耐碰、强度高、稳定性能好,花骨瓷很好地保留了白骨瓷的优良特性,美观、大方、漂亮。公司在全国各地市设有代理商,为沃尔玛、大润发、乐购等大型超市供货。釉中彩产品更加绿色环保、细腻晶莹,抗腐蚀、耐磨损,出口英国、意大利、韩国、以色列等国。

应县博达瓷业有限公司作为后来者,却有居上而成标杆之势。该公司是一家以高压注浆、空心注浆、杯类、杯碟类研发、生产、销售、外贸为一体的专业化陶企,去年建成并投入试生产。拥有2条86米隧道窑、2条66米辊道窑、2条18CMB立方窑以及2条46米的烤花窑。生产能力达到400万件/月。工厂引进潮州管理模式,聘请潮州生产技术人员,运用全自动化生产线,通过南北互补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最优的新骨瓷产品,去年创汇达3000万美元。产品俏销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欧洲等地。

实现“两个提升”做到互利双赢

应县在陶瓷业发展初期,就将其定为“强县产业”和“富民产业”,不盲目追求速度与规模,而是把着力点放在了“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上,注重同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做到了同频共振、互利双赢。

且看它的“富民”效应。在应县有这样一个说法:在陶企短期打工,可解决一家的油盐酱醋;常年打工,那可就是发家致富。应县上甘港村村民杨浩英,以前开办一家手工榨油作坊,由于经营不善,不仅油坊倒闭,还欠下外债20多万元。巨额的债务让杨浩英有“山重水复”之感,不得已,她和丈夫进入了应县一家陶瓷企业打工。而这却让他们的生活“柳暗花明”。由于他们肯钻研、人勤快,年收入达十万多元。几年时间,杨浩英就还清了债务。如今,两口子不仅为儿子在城里购买了新房、新车,还有了一笔小小的存款。说起今昔变化,杨浩英感慨地说:“陶瓷业是俺们脱贫致富的大靠山,是咱老百姓实现全面小康的摇钱树。”在应县,像杨浩英这样依靠在陶企工作而走上小康路的人家如入夜的繁星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累计2万余人依靠陶瓷业告别了贫穷,稳稳地过上了富裕美好的生活。

再看它的“强县”效应。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应县陶瓷企业共有20家。其中日用瓷生产企业17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2家、工艺美术瓷生产企业1家,有15家企业为规上企业,占全县规上企业的36.6%。20家企业共有30条生产线。日用瓷27条,年生产能力10亿件,年产值20亿元;建陶2条,年生产能力5600万平方米,产值19.6亿元;工艺瓷1条,年生产能力4000万件。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0亿元,从业人员2万人,年销售近40多亿元,实现利税近2亿元,应县已成为全国规模较大的重要陶瓷产区之一。

与此相映生辉,应县陶瓷企业生产工艺设备基本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陶瓷产业全部实现机械化,燃料全部使用天然气。产品品类齐全,主要生产经销日用瓷、建筑瓷、工艺美术瓷三大类、50个系列,包括剑骨瓷、镁质瓷、高白瓷、强化瓷、名人字画、山水古玩等新型高档套餐。特别是日用瓷、工艺美术瓷温润如玉、晶莹剔透,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馨,代表着产业发展的高端、前沿。产品畅销全国各地,部分出口欧美、中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年出口总量2亿件。在市场的开拓中,应县陶瓷基本做到了因“市”而兴、顺“市”而为,实行差异化竞争,形成了线上、线下、商超三管齐下,国际国内双规并重的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了由粗放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涅槃蜕变,应县陶瓷业在国内已由一个“追赶者”逐步成为“领跑者”。

尤为可喜的是,陶瓷业“井喷式”的发展,让整个行业发展后劲有力,按“十三五”规划目标,全县日用瓷生产线要发展到50条,年产量达20亿件。仅今年就有总投资9.84亿元的14个陶瓷项目开工建设。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已经在国内陶瓷领域“崭露头角”的应县,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一定是:瓷风瓷韵誉应州,一片“瓷”心对世界。

本报记者 乔明亮 本报通讯员 丰开罡

本版摄影:乔明亮 丰开罡

战争女神

将军不败官方下载

烽火攻城下载